高级搜索
相关搜索: Bluetooth, Virtual Reality, android, mtk, smart phone, smart watch, Keyboard, OPENBOX 查看更多
何谓大菩萨?天龙八部都有哪些?“无量大众”是哪些?

何谓大菩萨?天龙八部都有哪些?“无量大众”是哪些?

SKU编号: FS9101593
“ 大菩萨、天龙八部 ”
欢迎转载 功德无量
     

菩萨

因为这一部经没有详细的列举有哪一些比丘在场,虽然说有八千人,但是他不会像《弥陀经》那样还专门有十六个尊者直接列举出来,这里就笼统概括了。菩萨摩诃萨也是一样,摩诃萨讲的是大道心的众生,其实这个在《弥陀经》里面也是有讲过的。

为什么要说他们是大菩萨?还不简简单单的是称为菩萨,因为这一些圣众们是菩萨里面位次比较高的,他们在证得法身层面是更加的彻底一些。从菩萨位次来说,天台宗把菩萨位次有的是划分为四十二个位次,如果把十信位也拉到里面,就是五十三个位次。菩萨摩诃萨完全是登地了,至少是初地以上才能够称为大菩萨。如果从断烦恼层面,真正不动摇的,至少得八地菩萨以上,因为八地菩萨才真的是不动地,他不会再退转的。这个地方说“大菩萨”其实都是区别于其他的菩萨,区别于某些方便权巧而说的菩萨,是真真实实的通过自己的修正,最后成就果位的菩萨,断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才能够在这一行列里面。

为什么叫大?有四种大:

第一,愿大。每尊佛、每尊菩萨,他们在因地都是发了大愿的。比如本经的药师佛发了十二大愿;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;观音菩萨也有十二大愿。所以每一尊菩萨或者是每一尊佛,他们在因地都是有大愿作为支撑,无非都是自利利他,都是上求佛果,下化众生,只是在发愿的时候,他们的具体愿望有可能不一样,仅此而已,但是目的都是在做准备,所以他们的愿是非常的宏伟的。我们既然是在学佛、学菩萨行,其实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也是如此,也应该要发起来大愿才行。因为任何的行都是要有前面的愿力来作为支撑的,没有愿的行,可以说是没有前导性的基础,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。虽然说就在行,没有发起大愿,但是已经走在这条道路上,很多时候,走着走着会疲厌的。不但是凡夫众生,甚至是解脱道的圣人们,二乘的阿罗汉们,他们都会疲厌的。

在《法华经》上面,佛为了让这一类的疲惫众生,有一个暂时的安歇,专门用了一个比喻“化城喻”:一个大商人领导着一批小商人去远方,走着走着,这些小商人就走累了,不想走了。这时候大商贾就说我们的目的地就快到了,前面那座大城就是我们的目的,这些人非常开心,终于走到了。到了大城里面休息好了之后,大商贾才又告诉大家,这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,这个地方只是我们歇脚的地方,大家还要继续走。佛就用这个来比喻,佛先说二乘法,让他首先获得解脱了;佛又给大家讲大乘法要,又鼓励大家向大乘迈进。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是要有这种大的愿心做支撑,否则真的走不下去。

第二,行大。行可以体现为两个方面,就是自利和利他。从自利来说,和自己切实相关的,你可以真正的去行持,因为要对自己负责。但是说到利他,这真的是需要自己的发心了。这一类的菩萨们不但在自利方面比较猛利,在利他之行上面也是非常猛利,并且最终获得成就的。

第三,时大。时就是时间的意思,因为他们为了成就圣道,尤其是要成为等觉、妙觉,马上成佛的这一类菩萨们,他们通过自己的修行要经过多长时间?佛经上面讲了“三祇修福慧”,要三大阿僧祇劫这样才行,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。

第四,德大。因为这些菩萨们在逐渐修行的过程当中,他可以把自己的烦恼逐渐地去除掉了,从而他的德行慢慢的就生起来了。众生有三种障:烦恼障、业障和报障。佛有三种德,解脱德、般若德,还有一种是对众生的悲德。所以他通过修行,慢慢的和佛的三德去相应了,这也是慢慢体现出来的功德妙法,所以才能称之为大菩萨。

天龙八部

接下来,大菩萨之后列的就是其他护法众。本经是天龙八部,其实在每一部经里面都有,一般都作为护法来说,所以好多经典上又称八部众。他们主要的作用就是起守护佛法,让佛法能够流通殊胜的作用。

第一,天。自然而然就是指天人,天道众生,甚至是天神,都在范畴之内。天翻译过来,有自然、光明、自在等等的意思,这类的人的福德是非常好的,他比人道众生一切的享受都好,并且他们还有一些神通变化,甚至是还有一些禅定的功夫。有欲界天、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越往上他们的禅定功夫是越好的,当然这都是和他们修行有关系,这是天人的层面。天人的福报是大大的,但是福报享用完了之后,又要进入一个新的轮回,天福享尽照样进入轮回的,所以我们也不用去羡慕他们。

第二,龙。中国人自称为是龙的传人,所以国人对于龙还是不陌生的。这一类众生是有神力,并且可以经常变化云雨的。在龙这一道,有的是掌管云的、有掌管雨的、也有掌管雾的、掌管风的,各种各样的都有,它是有大神力,但它还是畜生身。

第三,夜叉。夜叉非常的勇健、轻捷,走路非常的快捷。这一类的众生面相不是那么好看,所以好多画像里面都能够看得到夜叉稍微还是有一点恶相的。

第四,乾达婆。干达婆翻译过来叫寻香,有的又叫嗅香。这一类的神是专门吸香味儿来生存的。所以各种各样的众生都有,不是全部都吃饭的,他是吃香的,他还是乐神,是在天人的天宫里面专门奏乐的。

第五,阿修罗。阿修罗翻译为非天,这一类的众生有天人的福报,但是没有天人的德行,他们的嗔恨心非常重,稍微不注意,就会火冒三丈,这就是阿修罗。这一道众生男的非常丑,但是女人非常漂亮。在我们讲释提桓因的时候,有提到过阿修罗,因为阿修罗经常和释提桓因打架,就因为阿修罗王有一个女儿叫舍脂,舍脂就嫁给了释提桓因。她是阿修罗道的,她本身非常漂亮,但是疑心也是非常重的,释提桓因是天族,经常到处去巡游,她一个人在家,就有点不放心,怕释提桓因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。有一回释提桓因又出门了,她就偷偷地隐身跟在后面,结果被释提桓因发现了,就用莲花梗把她给打了,按理说,莲花梗本来也不是多厉害的东西,打也打不了多痛。但是因为这一类众生的嗔心很容易起来的,她一下生气了,回去就告到阿修罗王那里,阿修罗王一想,我女儿嫁给你了,你还打,这还得了,一下就把他的民众聚集起来,开始和释提桓因干战了。

第六,迦楼罗。翻译过来叫金翅鸟神,它又叫大鹏金翅。这一类鸟是吃龙的,它的翅膀非常的宽大,它要吃龙的时候,就用两个翅膀朝海面上一扇,海水自然而然就分开了,它的爪子伸下去就把龙抓出来给吃掉了。因为他经常这么吃,龙王心里面恐惧了,你这么一直吃下去,我的龙子龙孙不就被你给吃光了。就求到释迦牟尼佛那里,释迦牟尼佛就从他自己的袈裟上面扯了一缕袈裟的布条,给他们,就说你回去给每一条龙身上都绑上袈裟丝,它就不会吃了。这个问题解决了,因为这是佛袈裟上面的东西,有庇护的作用,佛对他保护。迦楼罗不敢吃了,它又饿,它就去找到佛了,你把龙保护了,我饿了怎么办?佛就说这个问题也好办,我的弟子们每回吃饭的时候,先给你们吃上一部份。所以我们每天早斋,或者是午斋的时候,侍者法师都是要出食的,他还要念偈语的:“大鹏金翅鸟,旷野鬼神众……”,观想食物遍布十方,让它们都能够充腹饱满。

第七,紧那罗。紧那罗是歌神,它们的声音非常的好听,在天宫里面基本上也是作为乐师的存在。这样的众生是人的相,但是它的头上面有长角。

第八,摩睺罗伽。人身蛇首,人的身体,蛇的脑袋,中国有一个传说,好像是伏羲,但是摩睺罗伽正好是相反的。

天龙八部各种各样的形象其实都有的,它们在每一期法会里面都是起护法的作用。其实这一类的众生好多的寿命都是非常非常长的,甚至有的是前面一尊佛出世,他们有可能都来听过法义的,这尊佛出世又来听了。

无量大众

为什么最后还要添上“无量大众”?因为以比丘、菩萨众、天龙八部三系列为代表的一切众生,都可以算是在无量大众里面,无量大众在《法华文句》上面有细分,佛在每期讲法的过程当中,其实是有四种大众。

第一是发起众,比如佛要讲这一部经,有一个人率先要起来提问。比如《金刚经》,是须菩提,这一部经是曼殊室利法王子。每一部经,除了《弥陀经》没人率先提问之外,其他好多经,都有人提问的。提问的人就叫发起众,因为有他们的提问而让这一期法会得以开展出来,这个就叫发起。他们其实好多是出于解脱层面的,并且对这一层法义有可能都是认知得非常清楚的,但是他用自己的智慧观察,发觉这一期大众里面,还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,为了让不明白的人能够听闻,能够明白,他就故意装作不懂去问佛。所以这一类人其实根器是非常的猛利的,并且从证果的层面而言,他们的果位都是非常高的,但是为了让佛法传播开来,他们要来充当这个角色。

第二是当机众,他们宿世有善根,现在机缘已经成熟了,前面发起众所问的问题其实都是问给他们这一拔人听的,最终让他们能够真正地明白,这一类就叫当机众。其实佛的每一期法会里面,发起众没几个,但是当机众是非常多。这一部经典就曼殊室利法王子、十二药叉,基本上是这些人算是发起众,当机众就是无量的天龙八部、无量的比丘,甚至是其他的菩萨们,都算是当机众里面的一员。

第三是影响众,这就非常的微妙了,这一批人其实比发起众更加明白,他是来帮助佛陀进行教法的。举个简单例子,释迦牟尼佛在成立僧团之后的十二年,没有任何的戒律,大家都如理如法地进行,但是最后有的人开始出现了不如法的现象,佛根据他们不如法的现象,就逐渐开始制很多的戒条,其实这一些人是明知故犯的。因为上一尊佛叫迦叶佛,迦叶佛的法运其实是比释迦牟尼佛还短,就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制定戒法,后来佛法衰退得非常快,后来这些人就觉得还是得有戒法作为支撑,所以就有一些人故意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,让佛来制戒。其实这一类的人就相当于是影响众,他们本身有可能是过去的诸佛,甚至是大菩萨们,但是他为了助佛宣扬,最后显化出来是辅佐佛陀的教化的一批人,有可能看着就像恶人一样。比如提婆达多,看着非常恶,五逆重罪他犯了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,这个都是因为他才有的。但是佛在《法华经》上面讲这个人是大菩萨,他也是为了让后世的众生不再犯这样的恶行,做出的一种示现。所以这样的人都算是影响众。

第四是结缘众,跟前面三种不太一样,这样的人善根可能比较偏薄一点,根器比较低一点,但是也没关系,这样的人因为他见佛了,闻法了,对于他来说就已经是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了金刚种子,到了某一天因缘成熟的时候会慢慢地发芽,最后长成参天大树,开花结果,但是目前来说,他从这一期法会里面获得的利益不会有多大,只是在那里种了一个因而已,但是即使是因,功德力都是不可思议的,只是相比其他三种发起众、当机众、影响众而言,他在这一期法会里面获得的利益又是偏少的,所以就叫结缘众,也就是佛用这期法义和他结个缘而已,希望未来缘分能够成熟,现在还不能够起现行,还不能够马上起到妙用,这就叫结缘众。